加快和深化企业、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建筑业稳步健康发展
作者:汪旭明审核人:孙超琼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8-01-16点击数:

绪言

进入“十三五”时期,受国内外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动力转换”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追求以内涵式增长的理性发展方式业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主流趋势。对建筑行业而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建筑行业改革,走以“绿色化、工业化、装配化、信息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促进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是“十三五”时期嘉兴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目标、重要途径和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嘉兴建筑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变革、行业的新政策频出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必有之路,由“做大做强”为特征的行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逐步向“做强做优”方向发展。

特别是伴随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转型发展深入,整体上建筑企业的黄金时期正在成为过去,嘉兴建筑近几年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回落,2015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较上年下降了7.8%,2016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4.92亿元,降幅收窄到0.3%;2017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385.7亿元,行业回升明显,较上年同期增长12.7%,省外产值69.2亿元,同比仅增长0.5%。尽管总产值再现增长趋势,但整个行业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特别是建筑市场格局变化、行业的新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逐渐颠覆了传统建筑行业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这对我市大多数中小建筑企业冲击巨大,致使部分经营困难、处于亏损边缘的尴尬状态,同时,我市建筑企业的主要业务及主要利润来源仍以土建施工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多数企业缺少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当前建筑行业深度变革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我市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以应对行业的变革与挑战,实现行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与深化我市建筑企业、行业转型升级现实性与紧迫性

从全国上下,一轮新型建筑工业化浪潮蓬勃兴起,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步入快速推进的关键期,特别是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我市建筑企业面对当前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经济的低迷、市场饱和、需求减弱、消费观念改变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和深化我市建筑企业、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紧迫性。

(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新时期整个社会对行业的要求

当前创新、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化、产业化等发展理念深刻影响各行各业,建筑业受劳动力供给、资本投入、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影响,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依赖低成本劳动力投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社会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来建造更节能、更环保的建筑,更好的建筑。为此,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创新、产业现代化推进力度,全面推进建筑业改革,促使建筑生产方式、管理发展模式、行业技术、制度规范等变革,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建立开放市场、实施工程质量治理行动、新资质管理和建筑行业税制改革势在必行,这对我市众多中小建筑企业而言,全面实施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行业发展必然。

(二)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建筑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也是多年来国家着力推进的政策方向,长期以来,我市建筑企业的生产方式一直以手工操作和现场湿作业的传统建筑方式为主,实现建筑行业由传统的“粗放型”湿法作业向现代“工厂化”干法作业转变,实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目标要求,是对传统建筑方式的变革,是施工理念与国际的接轨,也是我市建筑业必需面对的自然选择,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可培育新的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是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也是牵一发而带全局的战略性举措和建筑企业面对新常态寻求突破、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竞争实力的战略选择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市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较大、业务结构完善的企业较少,带动性的龙头企业较少,同时,产业结构,资质构成不合理,多为传统房建企业,致使企业竞争力不强,导致我市本土建筑市场不断被外地大企业挤占,省外建筑市场开拓难度持续增加,行业增长乏力,省外产值占比仅为20-25%。非房建新兴市场(交通、水利、地下管网建设、海绵城市等)难拓展难。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大转型力度,增强企业实力,调整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整合资源,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是顺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市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较粗放,缺乏战略性、精细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创新和投入不足,企业整体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本地企业缺乏专业工程承建能力、设备技术综合配套能力,承揽的工程多处为低端市场,无法适应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方向转换,缺乏承接大项目、大工程能力。我市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促进效益增长,支撑企业发展战略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转型更是没有退路。

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转型,更是整个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行业内的企业都积极实施转型,健康发展,我市建筑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合作,实现共赢,从而有效推动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二、我市建筑企业、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当前,我市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换档增力的关键发展期,也是推动我市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行业复苏的改革创新之年,加快传统建筑业改造,深化行业改革,加速行业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刻不容缓。尽管多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行业转型发展,但受经济、社会、技术和市场等宏观环境,以及区域经济、行业环境,更与我市建筑企业整体实力,产业结构、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目前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面临困境和问题主要有下列方面。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进难度大,成效不大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转型发展作为实现建筑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企业和行业转型,但目前推进难度大,成效不大,主要原因,一是建造成本趋高影响企业内在动力,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和经验不足,使得成本上升,一般较传统施工方式造价将增幅12%-62%,导致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加之开发商不够重视和支持,施工企业更难有作为。二是市场接受度不高,社会上包括很多政府部门都对工业化建筑不够了解,其建造效率高、品质保障、节能环保等优势在现行的市场机制下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缺乏推广的原动力。三是技术体系不完善,相比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我市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规范和标准体系,缺乏技术上的指导和规范,给工程监管和验收带来困难。四是政策扶持缺乏力度,虽然省市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缺乏具体配套实施细则。在工业化项目、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的鼓励政策相对较少,并且政策落地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单靠建设主管部门或生产企业一己之力难以成效,影响了企业进入的积极性。另外,法制环境还不够完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专业作业人员比较缺乏也是制约因素。

(二)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仍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严重匾乏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企业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原动力。当前我市多数建筑企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储备,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我市建筑企业在“高、大、难、新、尖”等高端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占有率。同时,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市建筑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农民工占从业人员85%,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且勘察设计优秀人才、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和建造师满足不了行业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导致企业多集中在项目低端和利润微薄的施工领域,加大企业转型难度。

(三)建筑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自身管控能力不强

多年来我市建筑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房建为主产业结构和资质结构与当前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加大企业转型难度,影响企业市场开拓;相当部分企业仍处于拼人力、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战略性、精细化现代管理手段,项目管控水平低,企业后劲不足,难以适应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另外,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运作能力不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低。

(四)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和不规范,加大企业市场拓展难度

一是随着经济下行,建设量总体减少,行业“僧多粥少”现象更为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二是伴随工程总承包模式和PPP模式的全面推广和兴起,占据政府资源、资金优势的央企建筑公司迅速“跑马圈地”,与各地方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动辄千亿级投资,使PPP项目大量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剧了行业两级分化,这对以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的嘉兴建筑业产生巨大冲击。三是压级压价、索要回扣、垫资接工程、肢解发包,业主拖欠工程款、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加剧等市场不规范行为,导致企业资金极度紧张,再生产难以为继,从而陷入经营困境。加大了企业外部市场拓展。四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承建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资金的缺口较大,项目技术越来越复杂,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普及快而广,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智慧建筑的推广应用加快,导致项目招投标及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我市企业业务拓展难度。

三、加快和深化企业、行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稳步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转型升级总体思路

面对“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新政策、新市场、新技术、新机遇,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唯有精准定位、尽快转型,才能实现华丽转身,为此,全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将建筑企业转型发展作为实现建筑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全力推进,着力推进我市建筑业向新型工业化、专业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应用信息化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切实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推动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转型升级重点工作

为此,适应新常态,认清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建筑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做好五大重点工作,实现五大转变。

1.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动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迎头赶上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重点全面规划布局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推进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发展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落实考核措施;落实试点项目,强化引导与扶持,推进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的生产基地。力争在总量、公共建筑应用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2.全力推进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大力推进PPP、EPC等工程承包模式在我市建筑试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我市建筑业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PPP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支持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服务,鼓励大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向具有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工程公司发展。加大力度培育了一批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参与PPP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建筑业企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全力推进企业拓展工程领域。优化行业结构,为此我市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向房建、市政、公路、铁路、水利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广阔“蓝海”,加大各类专业资质队伍培育力度,实现多元化发展。着力解决制约我市业务扩展市场瓶颈。

4.全力推进绿色建筑与住宅精装修。按照《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精神要求,制定《嘉兴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和技术路径,确保新建民用建筑按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完善绿色施工法规,采用财政支持、奖项评定等激励政策推进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宣传、推广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和产品认证。近期全面实行住宅全装修的中心城区范围以内新建住宅全面实行全装修,实现成品交房;新建住宅率先推行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配式装修,大力推进施工装饰一体化。

5.全力推进省外境外建筑市场拓展。充分发挥我市建筑业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实施 “走出去”发展战略,开拓更大更广的省外和境外建筑市场,引导企业以规模、投资、品牌、信誉巩固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传统市场,拓展珠三角、黄三角、环渤海、海西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市场;制定区域开发方案,加强与省外行业主管部门的横向联系,构建区域间的协作关系;建立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的相关支撑服务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制度,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以实现我市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三)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1.生产转型。从传统建筑方式向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化,采用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方式,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手段,依赖现代化的建筑队伍,打造绿色、节能环保和智能化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更加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实现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2.管理转型。通过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进行升级改造,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买现“两化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综合管控能力,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通过创新物资采购、财务资金、人力资源等管理体系,实现从管理中要效益。

3.技术转型。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研发出技术含量高的工艺和新产品,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筑企业开拓新市场。对我市中小型企业来说,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专业化的生产能力,形成自身发展特色,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4.业务转型。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走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此,通过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重新构建企业的业务模式。目前大力推进PPP、EPC等模式,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发展模式和方向,这对建筑企业一体化经营管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5.经营模式转型。更加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传统项目经营管理,其内部经济承包模式和联营挂靠的盛行,造成了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管理上“空心化”现象严重,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要求建筑企业从施工型向投资型过渡,企业学会当业主,重视项目经营管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盈利能力,摒弃过去依赖收取管理费方式获取收益,真正从项目全过程服务的各环节中提升能力,获得盈利价值和可持续增长。

(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稳步发展对策

1、深化改革、构建完善的转型发展政策环境。为了加快和深化我市建筑企业转型发展,一是针对当前建筑业发展新态势新问题,制定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嘉兴市新一轮建筑业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建筑企业的财政、金融、税费优惠政策等激励;二是推行劳务用工制度改革,着力深化建筑业劳务用工组织形式、运营机制、教育培训和管理机制改革,制定有利于我市劳务企业规范发展,加快培育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政策扶持及税费减免实施方案;三是继续推行完善我市建筑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并与项目招投标评标办法相结合,从而体现扶大扶优扶强企业的目的,促进本地优秀企业成长。四是研究出台建筑业的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减轻制度和办法。对出台政策要做好相关政策制度落实,让各类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五是及时出台我市建筑工业化推进激励扶持政策,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制定和落实建筑工业化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各类保障房项目、公建项目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强化试点示范,发挥示范作用,用事实来刺激市场、说服群众。

2、顺应趋势,加快推进全行业优化升级。一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调整我市建筑业产业结构、市场布局,加大力度引导、鼓励我市企业调整建筑行业资质结构,突破我市以房建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引导鼓励企业向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领域以及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上拓展,以及高大精尖的房建工程领域的设计和施工领域,打造我市建筑业品牌。二是顺应行业变革、技术进步大趋势,鼓励企业开发新建筑产品,拓展新领域,构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行业层次,构建建筑行业全产业链。三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尝试境外承接工程,培养队伍、拓展市场,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大更远。四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优化建筑企业结构,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发展,控制低等级企业的数量规模,建立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建筑业主干企业,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收购、兼并、重组,鼓励中小建筑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重组,加快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治理先进、技术含量高、资产规模大和融资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3.改革创新,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推进建筑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要以建筑企业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企业的生产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积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流程,提高建筑业科技生产力水平。引导建筑业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提升企业技术层次,形成管理科学、运营有序的企业氛围,进而提高我市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不断增强建筑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强化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做好转型升级。继续做好对企业的扶持与服务工作,在企业信用评价、资质升级、走出去发展、建筑工业化等方面给予指导与帮助,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以便能够在业务承接、产值提升上更进一步。积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同时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支持,积极组织召开相关业务指导和新政策宣贯培训工作。健全、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对外联系,牵线搭桥,力促合作共赢,为我市建筑业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创造条件。鼓励企业通过资本手段,打破地区、行业、技术壁垒,积极参与省外和市外市场的竞争。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保护本土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

5.整合资源、提升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一是要采取系列扶持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面临共性问题与困境,密切关注全市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指导。二是推动企业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强强联合,走联合发展之路,抢占市场,相关部门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扶持本地企业,打造本地企业品牌,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大建筑业大企业培育工作,重点扶持建筑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扎根本土、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对照资质标准和条件,实现特级企业新突破。四是主动与国内优秀企业合作,学习借鉴成熟的治理模式,更灵活地把握市场。鼓励建筑企业利用物联网通过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