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传统村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本土记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及保护意识不足,传统村落数量急剧减少,传统建筑也多因年久失修而损毁,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年久失修而损毁的传统建筑
为保护我市传统村落文化,更好的挖掘和留存传统村落记忆,今年八月嘉兴市城建档案管理服务中心委托嘉兴学院城建规划专业团队对我市传统村落进行档案收集、图文编纂,以座落在海宁市的我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路仲村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其他传统村落,分别从宏观(村落选址、整体风貌、街巷格局等)——中观(院落、传统建筑等)——微观(建筑材料、工艺、古树名木、民俗等)三个维度进行档案收集,以期形成图文并茂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
一、初步调研,收集资料
8月24日,编研团队到海宁市斜桥社区进行工作对接,社区工作人员在得知来意后热情接待,介绍路仲村历史变迁及现有情况,提供了有关路仲村的人文和规划资料,并帮忙联系了路仲本地人张老作向导。张老热情地带编研团队参观了路仲村街巷、院落、古树及文保建筑,同时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为编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张老现场讲述路仲村历史
二、深入勘察,实地测绘
在初步整理资料,对路仲村的宏观和中观层面已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编研团队根据地形图绘制便于查阅和标注的CAD图纸,针对村落微观层面的资料尚待细致挖掘。编研团队在九月和十月多次深入路仲村,调研民俗,实地记录每一幢房子的建筑结构、建成年份、使用材料、屋顶形式、房屋质量等数据,详细测绘文保建筑及部分标志性院落的具体尺寸,摹画石雕、木雕等传统建筑工艺品。同时,细心核对数据及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做细文化保护的勘察测绘工作。
▲编研团队实地勘测路仲村传统建筑
三、汇总整理,编撰成册
编撰一本好的传统文化村落的图集除了获取完备的建筑数据及村落资料外,合理编排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编研团队正将所挖掘的材料汇总整理成图册,并优化排版,合理布局,精心组织语言,确保图集档案编研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