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一核四驱”打造西山未来美好图景
作者:海宁市住建局审核人:孙超琼来源:各县(市、区)住建部门日期:2022-05-12点击数:

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立足打造党建高地和未来社区的先发优势,将党建统领未来社区建设和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以“组织驱动”为前提、以“资源驱动”为基础、以“治理驱动”为保障、以“服务驱动”为重点的“一核引领、四驱合力”党建模式,提升组织引领力、激活社区创新力、增强惠民服务力,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打造“红耀西山,共享温馨”的美好生活。

4be9f6813bd38a588fadf1995633ff57.JPG

一、夯实根基,拓展阵地,提升组织引领力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组织归属不断激活、组织根基得以夯实、组织阵地得以拓展、组织队伍得以加强、品牌效应得以发挥,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深化“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商圈党组织、新居民党组织设置,做强社区党建基础工作。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服务管理,使社区党建由独立分割向融合互助转变,凝聚社区“大党委”力量,不断夯实组织根基。

二是拓展党群阵地。发挥城市基层党建“潮城·红色一(e)家”品牌效应,布局打造阵地集群。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划设计精品线路;在硖北里小区建设以海宁爱心联盟综合党委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枢纽型阵地,高标准建设硖北里小区居民会客厅和社区智慧医疗场所,打造集党群活动、党建展示、教育培训和服务群众为一体的社区党建综合体;提升居民小区党建驿站,新增小区民情联络点、议事厅等场所,在西山公园建设“温暖嘉·潮城驿”城市驿站,打造具有西山文化特色的党建景点。

三是建强服务团队。优化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本领过硬、群众信赖、团结协作的西山铁军。深化清廉建设,建立社区“清风管家”队伍。发挥在册党员、“一编三定”在职党员、爱心联盟骨干、社区社会组织专职社工、乡贤能人、社区志愿者等队伍力量,服务于社区的疫情防控、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等领域,共同构筑社区基层党建“朋友圈”。

四是培育治社人才。注重治社人才的培育和输出,优化潮城治社学院课件研发、社区调研等功能,彰显省级兴村(治社)名师的明星书记效应,创立治社名师工作室。发挥潮城治社学院品牌优势,联动全国治社专家共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举办党建论坛、社区治理现场会,开展社区治理样本调研、社区治理人才和社会组织人才培训等项目,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基层人才,推动工作创新。

二、完善体系,链接资源,激活社区创新力

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形成“区域合作、部门联动、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格局,深化“五治融合”,通过微网格作用发挥和数字赋能,链接多方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提升辖区新居民融洽度和居民群众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完善治理体系。进一步整固提升辖区网格、微网格设置,细化基层治理单位,发动网格长(员)、微网格长(员)排摸掌握网格的情况,了解群众的需求点,理顺社区资源,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设计民生服务项目。完善辖区服务网络“三熟三优”机制,明确网格长(员)、微网格长(员)平时、战时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开展社区“大管家”项目,让信息反馈在网格、资源汇聚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

二是链接多方资源。探索辖区内共建单位、社会组织、辖区企业、联盟成员单位协同合作,汇聚各方资源优势推进社区服务项目、助推中心工作开展,形成强有力的人力、物力资源网络。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小区停车、环境整治、快递存放、老人照护和儿童托管等重点领域和热点难点问题,多方协同分类分层,完善居民诉求反映处置闭环,提升居民满意度。

三是共商社区民情。依托社区民情茶吧、红色物业议事厅、联勤警务室等载体,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形成民情会商机制。新建社区民情书吧、“满天星”民情联络站点,进一步拓宽民情民意收集渠道,推进民情协商有场所、解决问题有“阵地”、沟通交流有渠道。结合基层实际,推动形成各项有特色、有影响、能推广的共享机制,通过项目精准设计,实现阵地、服务和活动共享。

四是倡导数字赋能。探索数字化手段在基层社会治理、民生实事项目上的应用,建立西山社区民生综合体“驾驶舱”,汇集社区网络情况、流口信息、疫情防控等信息,让居民通过手机终端享受一键式服务。进一步优化“潮乡家园”新居民服务项目,打响社区“乡帮宁”新娘舅品牌。通过综合评估模块形成治理“五色图”,实现治理事务的科学流转和居民服务的闭环处置。

三、优化项目,推进共富,增强服务惠民力

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优化素质提升系列项目,全力奋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依托海宁爱心联盟等社会组织优势,做深做实社会服务,筑起红色公益高地,引领党员带动居民群众的志愿风尚,勇当共同富裕典范。

一是优化服务项目。建强海宁爱心联盟综合党委,以“党建引领、统筹资源、服务民生、聚焦治理”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爱心家”系列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文明海宁一道走”“潮城反诈大喇叭”“微爱同行”等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将“121爱回家”项目升级为“益呼应”全省数字化改革项目,优化助学、助残、助新等志愿服务项目,倡导赋智赋能,全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中的“文明实践风景”。

二是推进共同富裕。开展精准化帮扶工作,围绕“扶老”“助残”“调新”“济困”等关键词,做实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持续做好辖区困难群体、特殊人群等关心关爱,开展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助力山区26县等援助型服务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

三是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日常运作、议事会商、积分互通、激励礼遇、工作保障、项目督导”六项机制,加强体系内监督。落实财力和资源保障,用好“919爱心基金”“公益公积金”和“社区发展基金”三大基金,提升维持社区运行的“内生力”,为“未来社区”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树立服务品牌。发挥海宁爱心联盟综合党委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社区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打造一批具有西山辨识度和省内外知名度的服务品牌,在文明实践、社区服务、平安建设等方面长期开展影响力广、成效性大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35ba45ae72ce79fca0336ae7a9bdc5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