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近日,省建设厅专家组对海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及农房设计落地试点创建工作开展验收,海宁市住建局副局长沈惠利及长安镇、周王庙镇相关负责人陪同验收。
省建设厅专家组先后来到许村镇科同村、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周王庙镇云龙村、长安镇金港村,通过现场实地踏勘、翻阅台账资料及规划文本、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充分肯定了各村创建工作,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科学规划、巩固建设成效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科同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农房落地试点)——水运科同,古道乡风
近年来,科同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海宁全域秀美和共同富裕的总目标,聚焦“三强”(组织强、治理强、产业强)、“三美”(生态美、人文美、和谐美)、“三富”(集体富、农民富、精神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科同村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系统性提升。科同村通过“三拆三化”项目提升改造,总计投入 4600余万元,实施村庄道路提升、亮化提升、精品节点工程、旅游公厕建设、河道景观提升等项目,村庄总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村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博儒桥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博取众长,儒家风范
博儒桥村始终围绕“党建统领·四共四筹”这一主题,突出自然、生态、和谐这个主调,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全面进步。以“三拆三化”为工作总抓手,把博儒桥村打造成具有品牌产业、文化村落、品质生活的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同时,依托海宁市民心学院、旅游商业服务中心、众管微治路、金辉大棚果蔬等载体,借助景区服务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发展红色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云龙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陌上桑田,蚕乡云龙
云龙村,曾被誉为“金龙降落的地方”。近年来,云龙村立足蚕桑特色,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入专业团队和人士,打造“蚕乡云龙”一村一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云龙特色的“研学+旅游”发展之路。将云龙记忆馆、雅云生态科技园、云龙蝶园、蚕俗文化园、云龙蚕桑文化研学营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延续蚕桑产业链发展,通过农文旅融合,逐步实现村级创收,村民致富。
金港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金色田野,港湾风情
金港村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金色田园、 港湾风情”为主题,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为目标,全力争创美丽宜居示范村。近年来,金港村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等荣誉称号。金港村通过“三拆三化”项目提升改造,总计投入 1679 万元,有序推进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打造、村庄精品节点升级、优美庭院创建、内塘护岸及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进一步调优产业层次、美化村域环境、打造特色亮点,共建共享依江傍水的美丽宜居新农村。
近三年来,海宁市积极组织申报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创建项目,共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专项资金700余万元。通过试点村打造,进一步深化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农村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彰显地域特色、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为海宁市乡村共富之路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