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濮院镇把握“三个关系”助力全域城乡风貌提升
作者:桐乡市风貌办审核人:施君源来源:市建设局日期:2023-02-14点击数:

桐乡市濮院镇握好“点与面”“新与旧”“城与乡”三个关系,精细化提升城乡风貌,推动“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走出了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的新路径,提供了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的新解法。

一、把握“点、面”关系,实现“一步一景”

一是串珠成链打造生态绿廊。围绕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目标,实施幽湖公园、毓子港绿地等绿化项目,成功打造濮院大道、滨河大道、广场路等“林荫路”。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1平方米。排摸梳理14个城镇“天窗地”,启动口袋公园等“微改造、精提升”项目,逐步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二是以点带线扮靓城镇形象。更新城市步行导览系统,制作涵盖墙体立面、网红点、主题logo的VI系列应用产品,凸显国际化、时尚化的鲜明特色。融合濮绸印象和编织元素,改造提升桐乡浮石桥、秀洲洪合等入城口,在重要道路节点增设城市家具、景观小品,着力构建“四大门户+十大节点”的城镇形象展示系统。

三是全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以“周六文明创建日”为载体,环卫、消防、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联勤联动,动员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交通劝导等活动。大力推进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建设等工作,深入实施碳达峰碳排放行动,完成印染企业“4+1”整合方案,加快“低散乱污”企业出清步伐,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

二、把握“新、旧”关系,实现“亦商亦旅”

一是复兴千年古镇。以旧韵谱新曲,铺陈诗画江南的美丽图景。濮院古镇核心景区综合运用街巷、院落、郊野等元素,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复现翔云高眺、福善翠冷等“濮川八景”,打造了北更楼、蚬子滩、濮商会馆等景点。着力诠释老底子岁月,还原陈记米行、定泉桥茶楼等老业态商铺,织密小镇人情味、市井味、烟火气。

二是打造文化IP。先后出版《悠游濮院》《幽湖百咏》等文旅作品,呈现濮凤南渡的历史卷轴,讲好濮院故事。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建设非遗展馆,复兴濮绸织造工艺。以宣传造势,发布《江南濮家》MV,打造“时尚濮院”融媒体矩阵,音诗画舞台剧《百年追寻》、嘉兴运河古镇建设现场会等大型活动在濮院古镇举行。

三是融合时尚产业。古镇文化创意区规划建立青年设计师公寓、时尚设计孵化基地等,塑造“水陆并行、商贾云集”的新江南水乡风貌。打响时尚购物游览品牌,举办时尚周、国际毛纺大会、针织设计师大赛等活动,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打造紫金路、中兴路等特色街区,丰富三羊开泰广场景观,实现古镇与市场新旧空间的过渡承接。

三、把握“城、乡”关系,实现“共富共美”

一是聚焦“未来”打造共富单元。按照“一统三化九场景”,打造紧贴生活、可感美好的现代化基本单元。高质量建设翔云未来社区,总面积55.8公顷,配置国际幼儿园、老年食堂、滨水商业街等设施,惠及居民12597人。积极推进新村集聚,完善“1+X+Y”城乡一体新社区布点规划,加快星旗理想村项目落地。

二是聚焦“运河”建设美丽乡村。做好“农旅融合”文章,迭代升级运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国首个时尚引领下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古韵新风寻遗路”“沃野乡趣永新路”等运北美丽乡村精品线,依托“稻田秀场”举办丰收节等活动。深入实施运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对农耕地貌和江南民居进行保护修复

三是聚焦“数字”发展现代农业。编制《农业农村总体提升方案》,加快推动果蔬数字化仓储交易中心、新港湖羊生态养殖园等数字化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质效。做精做优水产、葡萄、稻米三个千亩基地,开发“葡萄产业一件事”场景应用,濮院大圣果蔬农场获评省级葡萄科技示范基地,年产值超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