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一、编制背景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嘉兴拥有大小河流1.3万多条,水域面积率达到7.9%,可却是一座“缺水之城”。水乡为何喊渴?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流速度极小,导致河流净水能力较差,受上游和自身双重污染的影响,水质变差,“水乡无水喝”成了嘉兴市民的心头之痛。
治水,迫在眉睫。嘉兴抓住机遇给自己争取了一副“良药”——2015年4月,嘉兴从30多个申报城市中胜出,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
2015年以来,嘉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历经实践,磨出真知,嘉兴以此为契机,紧扣“净”字做文章,走出了一条适合江南平原河网水乡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理念逐步生根发芽,成效水到渠成。
二、政策解读
1、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责任
一是出台《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嘉兴市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增加“海绵城市专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成立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二是机构和协调机制,目前,嘉兴市出台了以下机构和协调机制的制度:①关于成立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的通知(嘉海绵建领发〔2015〕3号);②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关于明确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及人员组成的通知(嘉海绵建指发〔2015〕3号);③关于明确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嘉海绵建领发〔2019〕1号);④中共嘉兴市委办公室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嘉室字〔2019〕28号);⑤关于市建设局所属事业单位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的批复(嘉编〔2019〕12号)。
2、明确海绵城市管控要求
尽管嘉兴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颇为显著,但嘉兴始终认为短期效应不是城市追求的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一刻都不能放松,要让长效治理机制扎根落地。因此,嘉兴在三年试点建设基础上,总结经验模式,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地的制度标准、技术体系和人才体系,将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推广。
嘉兴市建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嘉政发〔2015〕16号)、《嘉兴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嘉政办发〔2018〕36号)等文件精神,出台了《嘉兴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为嘉兴市接下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规范性指导。
3、建立精细化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体系
(一)体系的建立
各设区市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严格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规划建设管理管控制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强项目建设质量把控,在规划设计、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审查核验,严格把控城市排水分区区域、单个场地竖向设计,确保雨水收水汇水连续通畅、蓄滞设施有效发挥作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条件、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管控环节。
(二)强化海绵城市精细化设计与施工
部分施工单位不能很好的掌握海绵设施施工要点,缺乏精细化施工管控。一些海绵项目存在诸如雨水口溢流高度未按图施工、竖向不合理、路缘石开口紧挨雨水口、生物滞留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滞蓄功能等问题,海绵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和监管流程有待加强。此外,部分海绵设施的建设过于注重功能性而忽视了项目的景观效果,海绵景观环境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注重和加强海绵设施的有效性建设
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立管断接、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蓄滞能力和就近的行泄通道;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四)保障海绵设施的后期运营维护
海绵设施运营维护涉及多部门,需加强责任落实和理顺协调机制。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住建、水利、园林、城管、环境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海绵城市建设完成之后,其各类设施的有效运作,责任不仅在于后期的运营维护部门,还涉及到上述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由于各地块、道路、末端水体等各区域的归属不同,导致资产权与运营权不统一。故科学建立协调机制,是海绵城市运营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
此外,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只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要保障其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才能长久地发挥其效果。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水环境整治的系统工程,涉及污染控制、内涝防治、雨水资源利用、污染水体修复等各个方面,其各类设施数量众多,且很多设施都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运营维护成本较高。